北京湿疹医院地图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4/8589979.html
坝望是独山南部最偏远的贫困村,是独山县水务局年的定点帮扶村,境内地下水丰沛,却因山高水深而取水困难,山清水秀却隐藏生态危机,发展愿望强烈,但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
为帮助定点帮扶村顺利脱贫,县水务局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构建起“上下协调,左右联动,步调一致,合力攻坚”的部门帮扶格局,依托行业优势,积极探索“以水解贫”途径,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烟水配套项目等民生工程,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小康坝望”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水活力”。
破解饮水难题,清泉流入农家
“外寨外寨,吃水靠抬,洗衣靠驮,小伙难娶,姑娘外嫁。”这首“苦水谣”道出坝望村外寨组为水所困的窘境,也是乡亲们祖祖辈辈对水的渴望。
坝望村外寨组共有58户人,长年以来,当地村民用水仅靠接、蓄渗流溪水或收集雨水。枯水季节,农户每天趁着天还没大亮,赶往3公里外的冷水组水源点取水,依靠原始的肩挑手提、人背马驮的方式送到家里,把水缸盛满了,再去地里干活。
“真是去地里干个活都不安心,总会惦记着家里水缸没水的烦心事。”村民们对缺水的日子记忆犹新。
如何破解当地群众饮水难题?独山县水务局把外寨村民吃水问题作为定点帮扶的首件大事,纳入了农村饮水安全(二期)补短板项目解决。
外寨组依山而建,面山而居,地势险要,海拔余米,全面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让群众60天内能喝上“甘甜水”正考验着水务人。
为此,县水利技术人员白天行走于山水间,认真开展勘察;晚上挑灯夜战,精心编制饮水实施方案。年4月底,总投资余万元的外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
一匹匹驮着水泥、沙子、钢筋等工程材料的马儿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赶马人洪声大嗓地吆喝着;肩扛着补齐“水短板”的水利技术员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建高位水池、安装水泵等工作有序进行,外寨组呈现出一派大会战的忙碌景象,一场“以水为由、为水而战”的攻坚硬仗打响。
历经一个多月的奋战,6月15日,在当地村民的一片欢呼声中,清澈的山泉水沿着自来水管道流入各家各户。
“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了,如今可好,吃水不愁,衣服可以随时洗,还可以用水清洗路面和车啦!”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村民许永昌激动不已。
引来灌溉“福水”,滋润甜蜜产业
行走在坝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沐浴着新时代的新风,一行行郁郁葱葱的蜂蜜脐橙排成了耀眼的绿海,贪婪吸收水分的果树正迎风吐绿,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扑面而来。
坝望村四面环山,海拔落差大,地表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主要依靠零星的地下水和天然降水进行灌溉,是一个产业性缺水最为典型的贫困村。
年初,为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该村依托常年气候温和、耕地集中成片等资源优势,采取“党总支引导+合作社参与+公司建基地+贫困户跟种”的发展模式,发展起蜂蜜橙种植多亩。
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亩基地每年浇水30多万立方米。
为全面保障产业用水,定点帮扶单位县水务部门就该村产业供水情况进行多次专题调研,对坝望村水利定位作出全新判断。
积极主动与省水利厅搞好对接,获得省级财政资金5.42万元,配套灌溉工程、高位水池、泵站、机耕道、田间管网、输水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把位于坝望村河杠河、甲多坪的麻尾镇烟水示范园区工程列入产业支撑项目,覆盖了坝望村翁寨、秧寨、简岭湾和甲多坪灌区等亩。
“甲多坪溶洞水处于地下溶洞内,溶洞里又需架设渡槽,施工难度特别大。”负责该项目的水利技术人员杨昌维介绍,在火热的夏天施工,工作人员常常是挥汗如雨,有的施工队员每天必须带上藿香正气水,以避免中暑。
奋战半年多,工程终于投入运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有效保障了多亩蜂蜜脐橙产业用水,为该村亩坝区规划与产业调整注入了“水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产业缺水难题,为全面“小康坝望”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产业供水”短板的补齐,解决了全村所有的蜂蜜脐橙灌区的灌溉用水,产业种植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独山水务局派驻该村尖刀排干部韦国昌说,年,在蜂蜜橙产业中,村民土地流转收入万余元,务工收入万余元。
一年扶贫路,满满水务情。定点帮扶坝望村以来,独山县水务局投资万元解决了坝望村么王、旧寨、外寨等11个组户、(贫困户户、人)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80万余元实施坝望小流域综合治理,种植经果林亩,封山育林8平方公里,配套水池、泵站、管网等水利设施;先后投资1万余元实施烟水配套项目建设,累计解决该村秧寨、翁寨、后山等6个组产业灌溉和农业灌溉0余亩。
喜悦,如水在山乡流淌开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照亮了坝望村脱贫的“希望之路”。
通讯员杨龙兵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莫宇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