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紫林山村五抓五合推进村社合一

紫林山村位于独山县东北部,距离影山镇16公里,独山县城37公里。东与三都水族自治县合江镇接壤,南与麻万镇高岩村接壤,是影山镇最边远的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在推动“村社合一”的具体实践中,独山县紫林山村党总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等主体作用。同时,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特点,在党组织领导下引领村级产业持续发展海花草种植、高山云雾茶种植、蜜蜂养殖、生态旅游4大产业。目前开发有“甲定水苔”“五倍子蜂蜜”“水韵、水秀、水醇绿茶、水韵红茶”系列产品,形成“五抓五合”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抓队伍整合,加强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有效统筹整合村干部、驻村帮扶力量、机关下派人员等,确保“村社合一”有人抓、有人会抓。在国家林草局等定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第一书记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产业拓展、市场对接、素质能力提升等技能培训,帮助拓宽视野,按照“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销、实现村民富”的工作思路,推进“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的“村社合一”模式。同时,按照产业类型,在种植、养殖相关产业链上划分党小组,并结合各村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党员人数等实际,科学划分党小组,在整合资源、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民持股”科学实施提供保障。抓部门联合,压实管理责任。坚持共联共建。按照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原则,合理设置合作社组织构架。制定出台《影山镇紫林山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合作社规范化设有人事部、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等4个部门,按照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专业合作社有关章程各负其责、按章理事,并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实现“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坚持责权公开。合作社与村“两委”签订协议,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村“两委”负责制定阶段目标、合作社负责落实,对村合作社经营范围及注册资本、股东权利和义务、工作职责、利益分配等进行明确规定,合作社发展情况纳入村“两委”考核目标。同时,明确合作社各部门工作职能职责、理事会和监事会工作职能职责,议事规则、理事会议事制度、理事会学习培训制度,实行合作社“四议两公开”,确保社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抓异地结合,带动产业发展。充分用好用足国家林草局帮扶优势,坚持立足省内、向外发展,将异地联建优势充分转化为智力支持。通过中央下派第一书记刘正祥带来的资源与技术打造亩海花草示范基地,亩的种植面积,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种植标准的种植技术。同时建立产业自动烘干、称重、压缩、打包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一条产品收购、市场对接、销售一体的产业推广体系,推动集体经济高效发展。邀请国家林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到村开展海花草科技支撑和种植技术培训,就海花草的生态习性、种质资源、国内外分布分类等基本属性,杂草清除与防治、水肥光管理、种植采收等技术以及市场效益、应用领域、园艺生态价值等产业发展问题“把脉问诊”,探讨合作方向。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福建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等单位专家学者沟通对接,探究海花草应用于花卉花泥、真菌接种、林木幼苗培育基质等新领域,拓展应用新方向。合作社与北京中协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融合共建,合作社为公司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采取定制化设计、订单式生产公司所需要的产品,公司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共同致力于紫林山村产业发展。抓资源汇合,打通产销渠道。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特点,重点发展海花草种植、高山云雾茶种植、蜜蜂养殖、生态旅游等4大产业。目前,海花草产业项目5个种植亩,累计资金万元,年产干草—吨,年产值0—万元,目前,高山云雾茶种植亩,年产干茶吨,年产值万元。蜜蜂养殖箱,年产蜂蜜斤,年产值80万元。积极沟通对接西北院、中南院、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实施消费扶贫,仅年、年实现消费额94.3万元,涉及茶叶、蜂蜜、香猪肉等7大类农特产品。目前,海花草加工线和亩海花草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建设完成,年下半年海花草加工线可以正常投产年产量达吨以上,通过国家林草局牵线搭桥对接中国花卉企业合作可实现万元以上盈利。以海花草为重点,建设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和加工生产线,收集筛选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产业宣传、推广和应用,依托国家林草资源,积极协调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山东、福建、云南等市场,帮助对接海花草使用企业和单位。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韦光文、蜜蜂养殖的杨启林、香猪养殖的杨启付以及海花草种植的吴光仪和韦光武等5名同志获评“中国林学会乡土专家”,持续在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发挥专业特长和示范带动作用。抓加速融合,推动群众增收。突出成果共享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实现“户户有股份、人人是股东”全民持股。紫林山村建立“”(年纯利润收入的50%作为股民分红,2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20%作为理事会成员、两委班子以及作出特殊贡献股民奖励资金,1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分红模式,让全村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在紫林山村甲西片区实施项目直接补贴,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海花草种植推广,按照元/亩标准,对种植户进行直接补贴,涉及种植面积近亩,补贴资金超过36万元。强化示范带动。实施海花草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脱贫增收,预期将发放工程劳务费超过18万元,帮助转移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超过1人,项目同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实现合作社自主生产加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通过股份分红、干草收购补贴、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惠及全体股民,户人的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受益,村集体经济由原来10万元预计可增加到5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户均群众增收元。通讯员施柔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编辑陈庆编审梁晓琳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